在中国国际皮革展期间举行的“第二届世界皮革产业合作与发展论坛”,透露出这样一个行业发展趋势:“国际造牌运动”将在皮革业中大张旗鼓地展开,一批地方龙头企业将在“皮革特色区域”模式的推行过程中脱颖而出。业界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争取到2010年或用更长的时间,创出3—5个国际知名品牌。
专家分析指出,“皮革特色区域”模式的推行,以及争创国际知名品牌目标的提出,实际上是向品牌实力一向不强的皮革业抛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“造牌”机会,各地龙头企业都可以参与角逐,进而在各大皮革产区中掀起“造牌”风潮,推动整个行业实现升级。
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、中国皮革协会名誉会长徐永说:“皮革特色区域是指,以一两个皮革产品为龙头,企业高度聚集,形成上、中、下游产品相互配套,专业化分工明确,特色鲜明突出,拉动当地经济的产业集群地区。有时也称之为皮革生产基地。”
徐永认为,形成皮革特色区域能够拥有六大优势:信息共享优势,专业配套优势,人力资源优势,共同建设、使用公共设施和资源的优势,经济社会关注度高的优势,政府相关部门一站式受理、一条龙服务的优势。
“接下来,我们还要对发展这一新模式进行创新。第一是注入新元素,打造服务基地工作的新模式;第二、对不同的特色区域,突出亮点,实现差异服务。”徐永说。
据介绍,“皮革特色区域”模式将按计划、有步骤推进,具体分为三个阶段:准备期、共建期、跨越期。从2010年开始,获得“创建”荣誉称号并经五年复评的地区,获“共建”荣誉称号、经过三年评价的地区,都将相继进入跨越期。这个阶段,皮革业要实现由“中国制造”向“中国创造”转变,由“适应市场”向“引领市场”转变,由皮革大国向皮革强国转变,创出世界名牌。
专家预测,这个阶段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。
□数据分析
中高档皮革制品旺销
上半年皮革服装、皮革手套、鞋类进口量大幅度增长
早报讯(早报特派上海记者郭华萍)上周举行的中国国际皮革展,公布了上半年国内皮革、毛皮及相关制品进出口的情况。有关报告分析,这些数据说明国内中、高档皮革制品旺销。
今年上半年,我国皮革、毛皮及皮革制品出口货值157.2亿美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8.5%%,增速较1—5月份有所减缓;进口货值22.4亿美元,同比增长2%%。其中,1—6月份鞋类产品出口继续下降,出口量同比下降4.8%%,出口额同比增长11.4%%,在鞋类产品出口中,皮鞋出口5.6亿双,同比下降15.9%%,出口额44.8亿美元,同比下降0.3%%。
1—6月份,国内成品革及半成品革出口2.4万吨,出口额2.7亿美元,同比分别下降63%%和60%%;进口49.5万吨,进口额19.6亿美元,同比分别下降12.6%%和12.4%%。
皮革服装出口量自2003年以来连续大幅度下降。今年1—6月份我国皮革服装出口876万件,出口额3.7亿美元,同比分别下降22.6%%和8.8%%;毛皮服装出口512吨,同比下降5.2%%,出口额7500万美元,同比增长3.4%%。
进口继续呈增长态势。今年1—6月份,共进口皮革服装2.8万件,同比增长26.2%%,进口金额1053.6万美元,同比增长106.6%%。与此同时,皮面皮鞋的进口也继续增加,1—6月份进口量达782万双,同比增长78.2%%,进口金额2.12亿美元,同比增长80.7%%。
行业人士分析认为,纵观今年上半年我国皮革业发展状况,整个行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。一是皮面皮鞋、皮革服装、皮革手套、毛皮服装等主要皮革、毛皮制品出口量均继续下降;二是半成品革、成品革进出口量和出口量均明显下降;三是鞋类、皮革服装、皮革手套等皮革制品进口量值大幅度增长,且增速大大加快,这充分说明国内市场对中、高档皮革制品具有旺盛的需求。
另讯中国皮革协会下阶段将做好以下工作:一是拟用两年时间,与地方协会共同完成,通过对产业的调研及对《中国皮革行业二次创业发展战略》的总结,提出2020年皮革产业的发展目标及大国迈向强国的时间表及评价体系;二是推动皮革特色区域的共建工作;三是做好“真皮标志”实施十五周年总结工作及确定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,为产业调整结构、争创世界品牌打造良好平台;四是培育拓展国内外多元化市场,特别要加强对国内市场的调研及拉动;五是做好产业宏观调控的参谋,为产业发展营造公平、宽松的发展氛围;六是继续推动节能减排工作,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,努力打造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的绿色皮革产业。
皮革产业呈进军中西部趋势
东南亚是一大方向
早报讯(特派上海记者郭华萍)作为中国国际皮革展的配套活动,“第二届世界皮革产业合作与发展论坛”上周在上海举行。该论坛披露了当前皮革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,即向中西部转移。这里的“中西部”是一种概念性的提法,具体承接转移的未必是地理位置上处于中西部的地区。
国际皮业贸易协会主席、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张淑华分析认为,当前皮革产业发展处于困难时期,原因既有国际、国内大环境的共性因素,又有皮革产业本身已进入产业转型期的个性因素。
“中国皮革产业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,进入产业转型期是产业及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。”张淑华说,“当今世界经济及资本市场发生重大变化,靠传统的产业结构及发展模式去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,产业必然要进入转型期。这个挑战是不可避免的。”
据介绍,去年以来,皮革产业悄然加快了产业转移的步伐。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省的企业转移较多,但这种转移是渐进的、试探性的,而不是连根拔起的迁移。转移的方向,****本省较偏僻的地区,其次是东南亚,以及国内临近省份如江西、安徽、湖南或国内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区,如四川、重庆等地。
专家分析,在世界皮革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,每个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,都会分别担当被转移及承接转移的角色,而在这个转移的进程中都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,形成错落发展的新局面。
“国际上有欧洲皮革业转移的经验可以借鉴,国内也有我国东南沿海承接产业转移快速发展的经验和体会。被转移的地区,应从欧洲产业转移中找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。”专家预测,东南沿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,10年或20年,仍是中国皮革产业的贸易、科研、信息、设计、品牌中心,而转移走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,留下的是皮革产业附加值最高的部分。这个产业保留的部分,不仅能给被转移地区带来积极的经济效益,同时也会很好地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。